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3|回复: 2
收起左侧

小评黎东方先生《细说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 00: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与友人笑谈,《三国》之精深,通读七编者,方始嗅其味。

小子自幼好读书,却从未敢评书,尤其像《三国》这样的传世之作。文化走廊这方贵宝地常来,也拜读各位大侠充满睿智和诙谐的作品,偶遇一些不屑之徒的蝼蚁缘槐之作,也掂掂自己的斤两,一笑而过,未敢枉加置评。

可惜今天读了黎先生的大作,却无法释怀胸中愤懑之气,犹豫再三,置一评在此,请各位大侠拍砖。。


最无法忍耐,黎先生此文中提到刘备败走新野,携民渡江一事,你说你要是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就算了,你还偏知道一点,你知道一点,老老实实引用原文也就算了,你还偏发出自己的评论,这一下评论,倒真把刘备的携民渡江渲染成大仁大义的壮烈举动了,最后那句评论:“这十来万百姓没吃过刘备的亏,却让刘备吃了大亏。”让我险些把午饭连胆汁一起“反刍”回桌面。


说句实话,我读三国第四遍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开始觉得刘备很无耻,读第五遍到这里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作者更无耻。当我第六遍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觉得仍然为此失败走的刘备抱有同情之心的那个读者——我很无耻。

历来主张刘备仁义的人,说《三国》都避免拿这段话举例子,也就某党派拍摄的连续剧,能厚颜无耻的故意凸现这段,还弄了那么一首携民渡江的歌来感动群众。我以前有个老师酷爱三国,连刘备摔孩子这种厚颜无耻的事他都可以津津道来,可从不见他提携民渡江。原因很简单,但凡明眼人,谁都知道,携民渡江就是统治者穿在最里面那层遮羞布,要咱把它都撕破了,什么毛呀屎呀就都露出来了。。


《三国演义》中,记载“挟民败逃”的经典案例有两个,其一是吕布败走虎牢关,董卓迁都长安。其二就是诸葛孔明火烧新野,刘备携民渡江。。《三国》中记载刘备丢城失败的著名案例有一个:吕不夜袭徐州,记载刘军著名大将败逃的案例也有一个:关羽兵败走麦城。。我们可以拿着四个例子来对比一下,看看刘备的携民渡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讨论的战争,是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是铁兵器彻底取代青铜兵器不足400年的冷兵器时代中早期,是人类从蛮荒向文明变度的前期,是在唐太宗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重民理论之前11个世纪之前。

那个时代的战争,以战养战,纵兵劫掠,挟民逃奔,胜者屠城,这些都是相当普遍的事情。

曹操早期的战争,的确有过纵兵屠城,虐杀战俘之类的恶迹,但实际上曹操自官渡之战之前,军纪就开始严明起来,甚至为报父仇的徐州之战,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曹操也并没有像起兵之时所说要屠尽徐州全城百姓。对南方的进兵,曹操更是本着秋毫无犯的原则来争取民心。割发代首虽然现代人开来很虚伪,但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的确是一种军纪严谨的表现。我们读三国,可能不难忘记曹操严惩麾下将士劫掠百姓的恶迹。

相对的,刘备一边又如何呢?直到入川之时,诸葛亮还在劝说刘备麾下的第二号猛将:张飞:要善待将士,此次入川与他时不同,不可纵兵劫掠云云。注意,只是简单的劝说而已。罗贯中写书的时候就在抑曹扬刘,而就在这种褒贬氛围之下,我们尚可以读出刘备军的军纪问题,可见,在针对百姓的统治问题上,刘备决不会比曹操仁义多少。。

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携民渡江呢?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不是“携民”,而是“挟民”,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异曲同工,却比那个还要龌龊。


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案例对比:

1,刘备火烧新野和董卓迁都长安。

共同点:A,都把整个成的老百姓带走了,B,都把整个城烧了。C,逃跑途中,活下去的都是达官贵人,死的都是妇孺和老百姓。(有人可能会说,刘备自己的老婆都死了,儿子也差一点死。要知道,在古代军中,家眷是和粮草一起押运的,算辎重类,他们遗失的几率相当大,尤其在败军中,他们本就相当于弃子,和百姓是在一个地位上的。原因?刘备也早就告诉过你:妻妾如衣服。)

不同点:我想了再三,不同点只有一个,董卓迁都采用的是纯逼迫,刘备则用的是半诱拐半逼迫。。

你说,《三国》中明明写的不准逼不想走得走,这只能怪你看三国只看一字半句,不懂通读全文。刘备颁布撤民令的时候,派的是谁?张飞!张飞这个人,看似鲁莽,实际上粗中有细,一点不糊涂,他在刘备军中,永远唱的是黑脸角色。刘备当然不能说你去逼着老百姓跟我走!但拿到张飞手里执行,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张飞很清楚主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当年怒鞭督邮,不也是异曲同工?当然,这也就是我是胡乱揣度。不过认真说问题。我想问问,新野全城都烧了,百姓不跟着刘备走,难道等着被曹操军抓住当奸细??这不是逼迫,又是什么?

综上,刘备携民渡江和董卓迁都,本着同样的目的:不给对手留下可用战争资源,让对手在小范围的战争中只遭受损失,不能获得利益,从而牵制对方的战斗力,消减对手的战斗资源,同时保存自己。。


2,刘备败走新野和失陷徐州

刘备在徐州经营之久,不亚于新野,陶谦三让徐州,最后刘备做到了徐州牧,而在江夏,刘备一直受到刘表直系排挤,最后不过混了个新野县长。而在刘备丢新野和丢徐州两件事情上,“民心”问题也相差太远了点吧。。

刘备不过是亲自带兵出去打了几天仗,徐州就被吕布偷偷拿下来了,而全城老百姓没有一个人反对,而且对手也太恶劣了点吧,不是还有那么点好名声的曹操,而是三姓家奴,为虎作伥,最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吕布。。

到了最后,帮刘备夺回徐州的,也不过是刘备的老婆糜夫人一家,我没看到哪个百姓为刘备揭竿而起的。当然,胜利果实最后还是属于了曹操。

人民可以自愿随刘备奔逃不肯投向曹操,却甘于沉默的放弃刘备接受吕布这样更加凶暴和不仁不义的小人统治。这个世界是不是有点错乱阿。

实际上一点也不奇怪,三国演义中所有的“爱民”,仅仅局限于爱贵族元老士族,练妻儿都无法算到这个“民”里去,更别说老百姓了。
整部三国演义,最爱民的军团就是黄巾军了,的确作为早期起义军,他们也就是跟一群土匪一样烧杀劫掠,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本身就是民。可惜,他们很早就被镇压了,而我们看的三国英雄们,全都是镇压这些人民发家的权贵们。

这两个案例对比可以证明:人民不可能自愿跟着刘备奔逃,刘备也并非用人以或者个人魅力影响过人民。携民渡江,只是三国历史上很普遍的一个败逃贵族领主,为保存实力挟持民众败逃的事例。。

3,关羽走麦城和刘备走江夏的对比

这我就不多说了,结果很明显,没有几万江夏父老这块挡箭牌,我怎么就不信刘备能赢得那么多士兵的支持?顶多有些没落贵族能支持刘备而已,澹壶斯浆,笑笑罢了。。看看关羽的结局,什么都明白了。。
发表于 2006-2-1 13: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把我对刘备的的认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了.....................
发表于 2006-2-1 2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说一句:副总管,您真是有两把刷子!!!
(虽然没有让我对刘备理论化和系统化),不过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5-1 09:52 , Processed in 0.012821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