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秘宅主为何造屋似船
据查证,船形古宅的主人叫黄惠楼。洪门研究者分析,黄惠楼很可能就是洪门的一名干将,关于黄惠楼的资料十分稀少,只有零零碎碎的传说和记载:
相传,黄惠楼原来本是个家境一般的小商贩,从贩卖皮油起家。年轻的黄惠楼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至光泽、福州、台湾,一路有20多家当铺的巨商大贾。黄惠楼请来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洲湖村,以巨款购得“脐眼”这一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豪宅!
古宅的大门朝向,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点关于主人的线索,那就是古宅的大门是朝东开的。主人若是经商,按后天八卦讲,商字属金而南方属火,火克金,也就是说宅院大门如果开在南面不利经商,而朝向是东方也就是属土的方向。土生金很吉利,由此可见,宅院主人极有可能是商贾。
这座船形豪宅建成以后,黄惠楼却很少来这里住,很快豪宅就成了一座“无主之宅”,不仅如此,黄惠楼的后人不久也不知所踪。只有许多不明身份的人来来往往,在这里住宿,更确切的说,这座豪宅成了山村中的一所公共住宅。
村里一位据说是黄氏远亲的人,至今还保存着一批黄氏家谱,但这个家谱里有关黄惠楼的记载,依然是语焉不详。
黄惠楼既然是“洪门干将”,这倒可以揭开黄惠楼一夜暴富和豪宅建在深山小村里的谜团。不长住豪宅,又突然消失的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了,那就是他作为洪门的一员,参加了1852年有史可查的闽南小刀会和洪门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逃到了海外,从此古宅成了公产留给了村里的人们。
黎川洲湖船屋墙壁上 刻着明字
船屋中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似乎在向我们暗示着什么。一百六十多年的岁月沧桑,使老屋变得斑驳破损,但是在雕梁画栋之间,我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房子的屋梁是油漆过的,而窗格、门板、廊柱却没有油漆。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透露出船屋暗藏的玄机。黄氏宗祠外墙皮突然脱落,砖墙上赫然出现了一排“明”字。
专家由此推断,这座船屋或许与清代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的秘密帮会 —— 天地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三、屋饰暗合天地会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铁骑横扫中原,清政府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清斗争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纷纷展开,天地会正是这样产生的。在清朝268年的统治时期,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抗清斗争。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清朝统治逐渐趋于稳固,天地会的反清斗争不得不以秘密方式进行,鸦片战争后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秘密结社,对外称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
那么在历史上,天地会与黎川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县档案馆的清代黎川县志上可以发现:从顺治年间开始,在黎川就开始存在着天地会的早期组织“百花英盟”的活动。
当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于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线是走水路,但是从南城出发沿抚河到洪门水库要一天,从洪门水库沿资福河到洲湖又要一天。关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军鞭长莫及。这里是号称闽西第一关的“杉关”,距离洲湖村东南12公里,自古就是从江西进入福建的必经之路。
黄氏宗祠内的八箭向心舵窗 与天地会
在洲湖村东北8公里的深山密林中,还完好地保留着一条已经废弃的古驿道,今天看起来阴森幽静的石板路,在清代时却是商旅不绝,马拉肩挑的货物频繁往来于闽赣之间。然而这两条官道极易被官府封闭,据洲湖村的老人讲,在紧邻船屋的后山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山洞,据说可以直通福建,但从没有人敢进去过。
在清代,江西福建曾经是天地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洲湖村虽然地处偏僻,但是由于它连通闽赣的特殊地理位置,极有可能被天地会所利用,而文献资料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天地会一直受清廷追杀清剿,其创始时间、创始人物等重要情节都密不示人,就连其帮会成员也不知情。天地会内部山堂林立,一度发展出小刀会、双刀会,三合会、三点会等十多种名目。
而在各堂口之间,为便于同会者互相识别,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切口,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号。乾隆、嘉庆之际,开始把以往口耳相传的诗句、问答等暗语汇集成册,这就是在天地会会员之间秘密流传的“会簿”。
会簿中的暗语看似俚俗,文意却似通非通外人看来如读天书,当年天地会成员之间全凭一本会簿,进行联络和发展新的成员。因此,其内部秘密文件“会簿”,就成为研究天地会的重要文献。
更为关键的是,会簿中有这样一段暗语:【船用何料所造,上36,下72,合共108】。联想到船屋中的36个天井、72个地漏、108间房屋。
作为民间学者,于永旗曾经在30年的时间里研究天地会的历史,他对天地会的各种暗语进行过专项研究。
对于万字符他提出了一种说法:由于天地会尊万云龙为始祖,在初期,天地会兄弟都称自己姓万,就像僧人都姓释一样,所以万字在天地会中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一个字。或许,这是万字符作为天地会联络暗号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 黎川洲湖船屋的“万字符”石板。以前是镶在窗子上的,大大小小有六十多块。
经过仔细勘察,并对照天地会的会簿,于永旗推断:黄氏宗祠,很可能是仿照天地会仁义堂的格局建造的,其中的玄机是外人绝对无法看破的。
四、不断显露的宝藏玄机
一个小商贾突然发迹富甲一方,必然有无数金银藏匿起来,如此别具一格的宅院所需费用必然不在少数。甚至除了经商赚的钱外,还很有可能藏了帮会的财物。
洲湖村一直流传船形古屋埋藏着大量天地会的宝藏。村里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船屋主人为后代寻宝而留下的藏头诗中拣出的八个字:【地下三尺、佑吾子荫。】
这八个字无疑是在说宝藏的去处,但是100多年来,很多人在这古宅院落里“掘地三尺”,但就是没有宝藏的踪影,黄惠楼究竟把宝藏藏在哪里了呢?
1932年,当时一架飞机轰炸这里把后面的墙炸倒了。老百姓发现里面有很多牛屎一样颜色的饼在里面,一共装了16担,后来发现这是鸦片。
每个箩筐按照现在装稻谷就是一百六十斤。一担就是一百六十斤,这样算起来鸦片就相当多。过去鸦片在清朝的时候,大概按照现在比值一两黄金大概是一斤,按照原来的价格,数量相当大!
专家由此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船屋中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结构相同的房舍,实际上就是天地会秘密联络、聚会的“洪门客栈”,同时也是天地会财富保存和中转的据点。一屋多门、户户相连的独特设计,正是为防备不测,在遇到突然发生的变故时,无论身处哪个角落,都能随时逃走。
史料记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天地会的武装抗清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遍及南方各省。据《清实录》记载,道光二十四年,就是洲湖船屋建成的那一年,江西、福建发生了天地会洗劫官府盐税茶税的事件,道光皇帝下旨令江西、福建两省的官员协同痛剿。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事变之前,黄惠楼事先得到了风声,于是在匆忙之中弃屋逃亡了。这可能就是老屋中的房梁经过了油漆,而门窗却没来得及油漆的原因!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守护着这个船屋的财富。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这座船屋显得豪华气派,而主人却不知所终。因为他本来就是财富的看护者而并不是拥有者。
可以想像,饱经风雨的黄惠楼终其一生都在坚守着他的秘密。十多年以后,黄惠楼带着这些秘密沉入了历史深处,这座他曾经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老屋,一直替他保守着身后的秘密。
直到2006年的一天,洲湖村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怪事,一个隐藏了近两百年的秘密才终于被揭开。每年的四月,江西都会进入绵绵的雨季,从来不漏雨的黄氏宗祠竟漏起雨来。为防止山墙倒塌,村委会决定派人检修。
请来的工匠爬上梯子,轻轻地将天花板一块块地打开。突然,他惊恐万状、连滚带爬地从楼梯上跑下来,连声惊叫:“蛇、蛇、大黑蛇!”
随后,村里找来胆子大的人,一手拿手电一手握鱼叉上去抓蛇。他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在手电光的照射下,果然看见墙壁上有两条大蛇一动不动。他再仔细观察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幅壁画,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飞龙,中间是一座宝鼎!
这幅双龙争鼎图用黑墨绘成,每条龙长约4米,宽约1米,左右两龙口含明珠双目如炬,争夺居中的宝鼎。虽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栩栩如生、清晰可辨。在中国古代,龙是真命天子的形象,宝鼎更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平民百姓家中不得私自刻画。
当两条龙飞上同一架屋梁的时候,屋主人与大清王朝争锋的雄心也就跃然而出了!船屋选择坐西朝东船头指向北方,那正是清廷所在的方向,巨船行驶的方向与身边这条红水河的流向刚好相反,犹如逆水行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同舟共济。
文物部门的108间房的结论,并没有包括储藏室和一些暗室,船屋结构复杂屋屋相通,暗房像迷宫一样遍布其间。可以断定,迄今为止,绝对有为数不少的暗房还没有被发现,而宝藏可能就在那里面。
只是,自古以来,藏宝人都是智慧非凡的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后人不明所以。而宅主反清复明的志向,也和密室里的宝藏一起凝固在这座奇特的建筑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