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chinawjiatai
收起左侧

《西行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0: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行游记》—兰布拉大街和哥伦布广场

兰布拉大街和哥伦布广场

    巴塞罗那最繁华的地段有一条很特别的大街,中心走人,两边行车。街道中心的步游街有十多米宽,左右两侧的汽车单行道仅有五、六米宽。汽车道的外侧是三米左右的人行道,再外侧则是沿街商业门头。无论平日或节假日,也不分五冬六夏,这条街上永远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这就是巴塞罗那著名的“兰布拉大街”,最具巴塞罗那特色,也不乏国际特色的街道,它是世界各色人种的大舞台。
    “兰布拉”一词源于阿拉伯语的“河床”,证明这里早先是通往大海的河道。兰布拉大街由多条街道组成,各段街道都有自己的名称,连在一起统称“兰布拉斯”。
    兰布拉大街东西穿越城区,一直通到海边的哥伦布广场,将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与大海连接起来。中央步游街的石条路面被雕刻成波浪花纹,让人感觉好象是在海浪上踏行一样。
步游街的两侧路边种着法国梧桐和棕榈藩篱,一个接一个的售花亭使整个大街淹没在鲜花当中,因此这条大道还有一个别名叫“鲜花大街”。
    兰布拉大道的两旁排满了各业商店、各式餐厅、咖啡厅和快餐店,各条胡同里也是店铺或市场。它们地处黄金位置,生意颇为兴隆。中央步游街的两侧同样也是小店林立,鲜花店、书画亭、杂志店、绘画摊、纪念品小店等,不一而足。更有一些形体艺术者各具匠心的表演,因此有人戏称这里是“表演者大街”。
    我去过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美国和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不止一次的听说过这种形体艺术,但是从没有亲眼见过。艺人们用各种质地的服装,各种颜料或涂料,借助一些小型道具,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特定的人物雕塑,如全身黄金的武士、浑身雪白的白雪公主、拉美革命家切·格瓦拉、非洲部族的黑人、星球大战中的外星人等等。其中有一位女性侏儒,身着彩色拖地长裙,就像一名小人国的公主。有人别出心裁的把自己的脸庞勾画成小丑,身子藏在桌子下面,只把头颅露在桌面的盘子里,猛一看就像摆设的祭品,吓一大跳。还有一个全身黑衣的老者,手执一把短枪,频频让路人枪杀他。枪声一响,他表情惊慌的中枪倒地,痛苦的抽搐几下,便一动不动的躺在那里,像真的死了一样。观看者正在怀疑之际,他却又生龙活虎地跳起来。这种游戏最受小孩子的欢迎,许多孩子在排队等待要杀死他,而黑衣老者每次的死法又各不相同,备受所有眼球的关注。
    雕塑形体艺术者在一定的时间里都保持着一个固定姿势,一动不动,完全不受外人、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如果没有人围观,你会把他们当成真的雕像,甚至会去摸一摸、拍一拍。你可以和他们站在一起拍照或摄像,不过你需要按照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往他们脚下摆放的帽子或盒子里投上一枚或几枚硬币。一般都是一欧元,也有投几欧元的。如果零钱不多,投几十欧分也没关系,形体艺术者们不会收起姿势去和你计较的。不过,还没有看到有人拍照、摄像后甩手走之的。如果愿意,你也可以请他们和你一起造型进行拍照。受他们的艺术形象和献身精神的感动,我和他们中的七、八个人拍摄了照片,作为纪念。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艺人在这里活动。油画、素描、彩色水粉画各成一滩,画家现场为你画像,小提琴、中提琴或其他乐器的独奏,数种乐器的器乐小合奏,三几个人的舞蹈表演或分部小合唱……。整个一个街道文化沙龙,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去领略巴塞罗那的独特风情。其中我也看到一位华人,在现场书写那种参杂着写意的花鸟作为笔画的中文对联、匾额,据说生意也同样不错。
    仔细品味一下,这种街头艺术的场面似曾相识。它让我联想起中国过去的北京天桥市场、济南市的大观园,不仅有吃穿用品的物资市场,还有大批说书的、唱戏的、耍猴的、卖艺的、相面的、撂地摊的……,只是内容、风格、时代、传统各不相同。这种风格的场面也许就是兰布拉大道的另一个名称“流浪者大街”的来源。儿子告诉我,这里可不是无人管辖的自由地段,更不真是 “流浪者的天下”。你想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能、收获自己的价值,必须先向有关部门申请,并且同样要缴纳一定税金。
    沿着兰布拉大街向东走到尽头便是位于港口游览区的起点哥伦布广场。在这个链结市中心和海港的广场上,著名的哥伦布纪念碑矗立在中央。这是十九世纪巴塞罗那当局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而建立的。1888年万国博览会期间正式落成。
    这座巍峨的圆柱形纪念碑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塔身高达60,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巨大的黑狮,还有记载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和当时资助他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的雕塑。圆柱顶端是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锥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
        1992,巴塞罗那概念派艺术家安东尼为游客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旅游平台,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那样,不惧高的游客可以乘内部电梯登上纪念碑顶端,站在哥伦布塑像脚下的了望台上,观赏地中海、港区、蒙锥克山和整个城市的全貌。广场东侧是当年哥伦布远航的出海口,现在是港口深水码头。目前这里停泊着哥伦布航海时乘用的“拉尼亚”号帆船的复制品,供游人参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2 1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niu 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3: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塞罗那作为十九世纪西班牙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崇尚自由和创造,滋养天才和灵感,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画家米罗、萨尔瓦多·达利,建筑与景观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路易斯·多米尼克·蒙坦纳,著名服装设计师多明尼格斯、安东尼米罗等,驰名世界的毕加索也是在巴塞罗那接受美术启蒙教育的。在这里,各种艺术类型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数不胜数。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的古建筑与现代化建筑各放光彩、交相辉映。巴塞罗那堪称西班牙的艺术之都,世界前卫艺术的麦加、开放的现代艺术馆。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就曾赞美它是西班牙的骄傲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在众多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中,巴塞罗那人最为推崇的自然还是安东尼奥·高迪,他们称呼自己的城市为“高迪之城”,无疑是因为这个人对他们的城市景观面貌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不能不首先认识一下高迪。
    高迪(Antonio Gaudi,1852625出生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瑞乌斯一个金属工艺师的家庭青少年时代,做过锻工,学过木工、铸铁和塑膜,从父亲那里学习了装饰技术。1878年高迪在巴塞罗那高等建筑学院学习建筑,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19世纪末的文艺复兴,巴塞罗那经济的繁荣和人口激增,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热情高涨,希望重振昔日辉煌,并为此大兴土木。这个城市给这个年轻的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舞台。正是在这股崇尚艺术的热潮中,高迪完成了其职业生涯中的18件空前绝后的杰作,奠定了巴塞罗那的基本景观风貌可以这么说,高迪属于巴塞罗那,是因为巴塞罗那历史性地选择了高迪。
    高迪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他崇尚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极端的热爱,大自然也就成为他建筑艺术的源泉。在他的建筑中,绝少运用死板的直线,因为高迪认为自然界没有直线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曲线转换而成的。他把东方伊斯兰风格、新哥特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进行“高迪化”,统一在他的建筑中。他说,建筑本身既要利用空间,又要创造空间。艺术作品的本质就是和谐,建筑的作品就是光、雕塑、结构和装饰等的和谐。”在巴塞罗那这个大舞台上,他激情地展现一个个天才的设想,为巴塞罗那,更是为世界留下了圭尔公园、圭尔宫、米拉公寓、巴特洛之家、圣家族教堂等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其中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圭尔公园、圭尔宫和米拉公寓于198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尚未完工的世纪工程圣家族教堂已经强烈的震撼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相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只是时间问题。
1997年巴塞罗那又有两处建筑——圣克劳医院和加泰罗尼亚音乐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的作者是另一位十九世纪末“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建筑大师路易斯·多米尼克·蒙坦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3: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塞罗那艺术三剑客”的毕加索、米罗和达利是巴塞罗那的骄傲。
    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就读于巴塞罗那,伟大的现代派画家,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大师之一。他的画作在世界各地巡游,受到全球人的崇拜。作为他“全部生活的必然结果”,在巴黎从法西斯德国占领下解放以后,1944825他加入了共产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会永远记得,1949年巴黎世界和平大会的会徽《和平鸽》,就是他的伟大作品。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是一座建于十五世纪的优美宅邸。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内,主要收藏毕加索在巴塞罗纳和巴黎早期的作品,包括素描、版画、陶艺品、油画等作品。其中《侍女》在一连串的视觉创作作品中最有看点。
    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胡安·米罗,在美术史上属于超现实主义,在世界画坛上,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米罗和毕加索的友情源于1919年他首次来到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毕加索买下了他的一张自画像,并且介绍米罗结识了云集在这里的许多艺术家。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
    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融合了诗与造型艺术,丰富的想像力驰骋于无垠天地间,狂野激烈,扣人心弦,表现了欢乐、和谐与温馨气质。超现实主义的评论家认为米罗是位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揉为一体的大师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标志,一红、一黄、一兰,那粗犷的三笔,信手拈来,像一轮晓月,像一叶小船,像一个迅跑的人,又像燃烧着的奥运之光,让人们展开遐想的翅膀。这就是米罗的手笔。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出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菲圭拉斯。他在自传《神秘的一生》中自称,他的童年不时被猛烈的歇斯底里痉挛所干扰,他认为这是他的创造力的源泉。1927,达利参加了伊比利亚艺术家协会,开始在马德里、达尔玛等画廊举办画展,最终在巴塞罗那赢得声誉,被当时人们认作新一代画家中最有前途的天才之一,成了最负盛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在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上,可以说超越了他们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群体。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他常常故意放任自己的怪僻行为。如他穿一身潜水服出现在1936年伦敦超现实主义画展的开幕式上。
    国际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巴勃罗·卡萨尔斯,出生于加泰罗尼亚省一个偏僻的乡村。像毕加索一样,起步于巴塞罗那,扬名于法国,驰骋在国际舞台上。这位时代的骄子以巴黎为中心周游世界,频频地往返于欧洲各大城市:伦敦、布鲁塞尔、圣彼得堡、柏林、维也纳。1904年曾在美国白宫为老罗斯福总统演奏。他那雄浑、深沉、厚重的独特风格,使他的大提琴艺术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同时,他还以一位人道主义战士的身份,赢得了更大的声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雕塑,作为城市的佩饰,在西班牙无处不有,巴塞罗那尤多。在所有的广场和社区,路边、街心,山坡、绿地、公园,以及建筑物的楼顶、墙壁,无处不有各种大小不一、各类不同材质的雕塑,以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表现形式争相展示自己的品貌。它们是这座城市的一颗颗感情丰富的细胞,是这座城市向远方客人袒露内心的一扇扇窗户,也是这部城市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巴塞罗那的雕塑分为好多种类型,大型雕塑,一般雕塑,群雕,浮雕,建筑雕塑,装饰雕塑,小型单体雕塑等等。
    大型雕塑往往带有标志性、象征性、纪念意义,或者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高高耸立在地中海边的哥伦布纪念碑,以瓷砖为造型材料雕塑而成的伊莎贝拉女王像,都是以历史伟人为题材的。
    西班牙广场上的西班牙纪念碑,1929年万国博览会时建造。它的造型是一个三棱体,寓意西班牙三面环海,东南面代表地中海,西面代表大西洋,北面则代表伊斯开海湾。主体上下两层和周边雕有多个神像,均有其各自的含义。奇特的是,它的顶部是一口锅,节假日均会点燃起熊熊的天然气烈火,增添节日气氛。
    寓意生命的来源与天然性的“女人和鸟”,矗立在胡安·米罗广场上,它就是依照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米罗的作品而建造的。这座雕塑体现了米罗原作的观点,“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雕塑本身使用破碎的瓷瓦、瓷片,色彩更加鲜艳、夺目,是雕塑作者借用了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创作手法演绎而来,恰如其分。
    在地中海海边的海鲜一条街和游艇锚地的岸上,有一座硕大的金属雕塑,钛合金片编织而成的半透明表面,覆盖在钢铁制作的内衬骨架上,下部是向外翘起的金属骨架。整个造型恰如其名——“飞鱼”,一条巨大的黑灰色的鱼,昂首翘尾,展开身下的一对翅膀向前腾飞。飞鱼的设计者是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之一的美国人弗兰克·盖里。他所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在1997年落成之后,迅速成了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为毕尔巴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旅游效益。这座飞鱼,因为地处地中海边,鱼头朝向大海,身旁又是号称“双子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我们不难理解,它象征着巴塞罗那展翅飞向海洋,正是这种陆地城市与海洋城市的结合,才使巴塞罗那腾飞、发达起来。不过,在我们凡夫俗子们看来,它更像是一道中国鲁菜,一条经过烹饪的大鱼,被放在一个大餐盘上,中国人看了保证都会脱口而出,“哇,活脱一盘糖酥鲤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3: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雕塑,作为城市的佩饰,在西班牙无处不有,巴塞罗那尤多。在所有的广场和社区,路边、街心,山坡、绿地、公园,以及建筑物的楼顶、墙壁,无处不有各种大小不一、各类不同材质的雕塑,以不同的题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表现形式争相展示自己的品貌。它们是这座城市的一颗颗感情丰富的细胞,是这座城市向远方客人袒露内心的一扇扇窗户,也是这部城市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巴塞罗那的雕塑分为好多种类型,大型雕塑,一般雕塑,群雕,浮雕,建筑雕塑,装饰雕塑,小型单体雕塑等等。
    大型雕塑往往带有标志性、象征性、纪念意义,或者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高高耸立在地中海边的哥伦布纪念碑,以瓷砖为造型材料雕塑而成的伊莎贝拉女王像,都是以历史伟人为题材的。
    西班牙广场上的西班牙纪念碑,1929年万国博览会时建造。它的造型是一个三棱体,寓意西班牙三面环海,东南面代表地中海,西面代表大西洋,北面则代表伊斯开海湾。主体上下两层和周边雕有多个神像,均有其各自的含义。奇特的是,它的顶部是一口锅,节假日均会点燃起熊熊的天然气烈火,增添节日气氛。
    寓意生命的来源与天然性的“女人和鸟”,矗立在胡安·米罗广场上,它就是依照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米罗的作品而建造的。这座雕塑体现了米罗原作的观点,“情欲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现象,是生命的原动力”。雕塑本身使用破碎的瓷瓦、瓷片,色彩更加鲜艳、夺目,是雕塑作者借用了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创作手法演绎而来,恰如其分。
    在地中海海边的海鲜一条街和游艇锚地的岸上,有一座硕大的金属雕塑,钛合金片编织而成的半透明表面,覆盖在钢铁制作的内衬骨架上,下部是向外翘起的金属骨架。整个造型恰如其名——“飞鱼”,一条巨大的黑灰色的鱼,昂首翘尾,展开身下的一对翅膀向前腾飞。飞鱼的设计者是当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大师之一的美国人弗兰克·盖里。他所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在1997年落成之后,迅速成了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为毕尔巴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旅游效益。这座飞鱼,因为地处地中海边,鱼头朝向大海,身旁又是号称“双子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我们不难理解,它象征着巴塞罗那展翅飞向海洋,正是这种陆地城市与海洋城市的结合,才使巴塞罗那腾飞、发达起来。不过,在我们凡夫俗子们看来,它更像是一道中国鲁菜,一条经过烹饪的大鱼,被放在一个大餐盘上,中国人看了保证都会脱口而出,“哇,活脱一盘糖酥鲤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0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雕塑极为普遍,矗立在各广场、街区、公园或建筑物前。像泰罗尼亚广场上何塞·克拉拉的雕塑《女神》、帕布劳·伽格罗的《城市象征》和《牧羊人》以及《驯马》等青铜塑像……

    把建筑物设计为雕塑的艺术造型是巴塞罗那又一大看点,既有实用价值,又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品位。最著名的要算位于奥林匹克村,一位日本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设计的电视转播塔“梦回塔”,宛如一只白色的仙鹤引吭高歌,纯净、流畅,高耸入云,优美的造型,独特的风格,让人过目不忘。
    巴塞罗那街头、路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造型奇特的雕塑单体,说不上是什么人的作品,或者说不是什么名人之作,但却极有品位,发人遐想,可以引出多种理解,使作品获得意想不到的意义。
    例如,海边哥伦布散步大道的街口,立着一张脸谱,名字就叫“巴塞罗那之脸”,它所内在的含义任你自己体会、发挥。儿子对我讲,他的理解是,这张脸的各部位分别表达了巴塞罗那是一座浪漫的城市,一座温柔的城市,一座多情的城市,一座迷人的城市,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张脸谱应该称之为“巴塞罗那五色脸”。
    在巴塞罗那奥运港附近的奥运村,两条单行车道中间的小广场上也有一张脸,就象是幼年时孩子们自己做的假面具,一张纸上用手挖出了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小嘴,滑稽的很。儿子说,我也不知到它的名字叫什么,因为它挂在奥运村,面向全世界,所以我就叫它“笑迎天下客”。更为奥妙的是,这张纸脸好象是悬空在半空中,是什么支撑着它呢?儿子说,“你看到那几条曲线没有,曲里拐弯的,这就是这张脸的支柱。离奇,怪异,就像这张脸一样,让人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 运 中 心

1992年的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巴塞罗那更加闻名全球,也使我对西班牙,尤其对巴塞罗那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印象,随着时光隧道的发展,冥冥之中才有了后来我们与西班牙、巴塞罗那有关的一系列行为——请朋友帮忙送儿子去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西班牙语;以出国劳务的名义送儿子远赴厄瓜多尔边打工、边修练西语;支持儿子在其西班牙人朋友的大力协助下进入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进修西语;在进修结束、选择工作和生活的福地之时,建议儿子前往巴塞罗那。就这样,儿子一步一步的来到西班牙,在巴塞罗那站稳了脚。这次来到巴塞罗那,我自然应该到奥运中心去参观、拜谒。
奥运中心设在巴塞罗那“绿色生态吸尘器”的蒙锥克山上。这里的蒙特胡伊特体育场和与其毗邻的圣乔尔迪体育馆是1992年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地。
199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在蒙特胡伊特体育场举行。这座体育场原为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所建,1984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主持设计动工改建,1989年竣工,1989年第5届世界杯田径赛曾在这里举行。新体育场保留了原有的古朴典雅的风貌,内部设施焕然一新,
拥有7万个座位,雄伟壮观,气势恢弘。它的主席台顶,是一个40米宽、130米长的大穹顶,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台顶盖之一。奥运会的火炬台安装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北侧的入口处,市内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这座高约18,重达11吨的大型火炬台造型奇特,灵感来源于地中海的帆船船舵。
从外表看这个体育场,根本不是什么高大的建筑,顶多只有两、三层楼的高度。进了大门以后你才会惊讶地发现,哇!巨大的体育场就像在一个大坑里,跑道和草场都在坑底,坑沿和地上部分则是看台。据说在改扩建时,他们将原有的看台彻底拆除,重新安置了观众席的座位,同时把中央广场向下深延了11,既扩大了体育场面积,又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当然,这个体育场与同城的巴塞罗那足球队主场诺坎普球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与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更是无法相比。崇尚宏伟奢华的我们,可以肯定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体育场会更加让巴塞罗那的体育场相形见绌。但,这并不影响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一届伟大、成功的奥运会。
奥运会主要比赛场地的另一个场馆,圣乔尔迪体育馆是专门为这届奥运会建造的。它的外形酷似一座小山丘,象征着地中海沿岸的风貌。顶盖为钢架结构,62根钢筋水泥柱支撑,馆顶距地面45。体育馆设有1.7万个座位。内部设施及比赛器械均为世界一流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的思路有着深刻理解的儿子,又专门带我们去看奥运会跳水赛场。当年就是这个跳水场,令全世界电视观众大吃一惊。跳水运动员从跳台上高高跃起,仿佛不是跳进水中,而是跳向山下。来到现场一看,恍然大悟。这是个露天跳水场,建在山坡上,场地不大,只有一面有看台和围墙,另一面则是山坡下的城市建筑。露天跳水场举行国际性跳水大赛,在奥运会跳水史上首开先例。当摄像镜头从观众席上拍摄跳水运动员的起跳动作时,就会产生惊人的视觉,运动员跳起以后首先刺向青天,随即就翻滚着向山下落去,当然,运动员最终还是刺入水中,完成其全部跳水动作。真是从心底里佩服跳水赛场的设计人员,作出这样大胆而又绝版的选择,创造出这样令人惊奇的视觉效应。相信所有的电视观众都会像我一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跳水比赛的场面和镜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当年不满14周岁的伏明霞就是从这里的高台上,迎着地中海阵阵清风,跳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的。

    像所有奥运会一样,巴塞罗那还有新建的奥运村与奥运会配套。奥运村设在地中海海边的奥运港附近,距离主要比赛场地大约十公里。奥运村升旗场地就在奥运港和奥运村衔接的地方,那里除了两排耸立的旗杆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标志性雕塑。两排旗杆之间,一个奥运五色组成的人正在打开一扇大门,让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巴塞罗那向全世界敞开了它的大门,正如儿子的解释,这叫“敞开大门,迎来世界”。
    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公认为是成功的奥运会之一,通过奥运会的筹办,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所有的奥运会投资支出中,运动基础设施、训练设施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的投资仅占9.1%,90%以上的资金用于道路交通的修建,住宅、办公、商业用房的兴建以及环境整治等。这次奥运会的筹办使得巴塞罗那市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的风貌。当时的建设、工程、网络,今天仍然持续地发挥着作用,很多奥运期间的体育场馆继续举办着各种重要的国际活动。据说,1989年以来,场馆的运营和维护一直不需要政府的补贴。相信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有效的体育场馆建设思路等,都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2: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德里和中部之游

    马德里是西班牙王国的首都,自然也是我们此次西班牙之行的重点之一。结束了巴塞罗那的十来个“一日游”之后,我们乘坐飞机前往马德里,开始马德里和中部之游。
    西班牙的航空条件非常便利,仅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之间,每天就有十几个航班,六百多公里,一个小时的航程,机票三十欧元一张,相对来说,比中国还要便宜一些。
    因为儿子在马德里的接待任务正好结束,我们抵达马德里以后,儿子已经在机场迎候我们了。接下来的时间属于自驾车旅游,行动自主,来去方便,但是毕竟时间有限,三、四天的时间,不可能像巴塞罗那一样,看得那么多、那么细致,只能走马观花式的粗略浏览。幸亏儿子是专职导游,每年不下十几、二十几次的带团游览这座城市,对这里的所有景点都十分了解,我们才得以在他的带领下,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看点,并对这座著名的大都市有了些许认识。


    马德里,西班牙第一大城市,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成为西班牙首都。它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梅塞塔高原上,海拔646曼萨纳里斯河绕城流过。交通发达,四郊湖泊众多,树木成阴,气候宜人。
马德里新区也是后期依照城市规划建设的,市内建筑、街道都比较规整。老城区的18世纪的建筑大部分保存了原有的风貌。
        马德里不仅是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和最美的城市之一,每年都吸引来上千万的观光客。便利的地铁和公交车系统,四通八达。11条地铁线长达100多公里,日客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文物古迹与现代气息相映成辉,36个古代艺术博物馆、100多个博物馆、18家图书馆和100多个雕塑群,足可使游客们大饱眼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德里大约有300个纪念广场,广场中央多为雕像、喷泉或钟楼。每个广场又各具特色,多有历史典故。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大都市,马德里还专门修建了一些步行道,无论白天或夜晚,都十分适于游人悠闲地驻足、观光,让你细细地感觉这座城市,品位当地风情。

    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央广场,也是最热闹的地方。广场中间的花坛,竖立着一只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雕塑,这是马德里的城微。这只粗壮雄健的棕熊显示着马德里人民不屈不挠的倔强性格。西班牙的全国公路零公里标记就镶嵌在太阳门广场的地面上。彩色石子镶嵌的直径约1尺的圆环,环内有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图,地图中央标有零公里的字样,全国公路的里程碑都从这里向外计算。从太阳门广场向四面辐射出条条大道,形成马德里密如蛛网的交通网络。在这些大街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和中世纪的宫殿、教堂、雕塑,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有哥特式的、阿拉伯式的、还有多种形式汇集于一体的,各具风格。
    西班牙广场,西班牙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也是马德里的象征。广场中央矗立着1916年建立的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的纪念碑。整个纪念碑以塞万提斯的雕像为中心,他右手拿着他的不朽巨著《堂吉诃德》,在战争中失去的左臂被雕刻家巧妙地用披风掩盖了。塞万提斯的双眼炯炯有神的凝视着远方,放射出智慧和聪颖的光芒。纪念碑下方的大型青铜雕像是《堂吉诃德》的主人公堂吉诃德骑着他的瘦马,仆人桑丘骑着毛驴紧跟其后,风尘仆仆,仿佛刚刚“出征”归来。纪念碑的顶端雕塑的是众人围绕着地球在读书,意为着五大洲人民都喜欢阅读《堂吉诃德》这篇巨著。纪念碑的背面是西班牙语之母的雕像,纪念她创造了西班牙语。雕像塑在一个半圆平台上,脚下是淙淙的流水,水幕下雕绘着世界上所有讲西班牙语的国家的国徽。背景的高大建筑是西班牙大楼,50年代欧洲摩天大楼的样板)。
       哥伦布广场,地处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1886年建立的哥伦布纪念碑,是雕塑家梅利达的作品,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而建。碑顶上是哥伦布的雕像,立于新哥特式的碑基上。基座四面的浮雕分别表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朝向大街的西面是西班牙女王送哥伦布远航;北面是哥伦布远航的帆船,下面的地球上写着哥伦布把新大陆献给卡斯蒂里亚莱昂王国;东面描绘哥伦布把他的航海计划呈给主教;南面是皮拉尔贞女像,她是发现新大陆的保护神,下面是第一次航海的三个船的名称。圆形喷水池围护着塑像,日夜不断的喷射出好几米高的水柱,夜晚映射出红、绿、紫等各色灯光,格外迷人。纪念碑的下面是马德里艺术中心的入口处,这里的墙壁上还有描绘哥伦布航海线路的大型浮雕。广场下面则是马德里市的文化中心和多层地下停车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3: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宫,西班牙的皇宫,波旁王朝的遗迹,当今世界上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由意大利名师设计,1764年完工。整个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气魄雄伟,典雅壮观,具有新古典风格。殿内陈设富丽堂皇,议事厅、宴会厅、起居室、书房等装饰极尽奢华。宫后的御花园秀丽幽雅,花木掩映。宫内珍藏着大量画、壁毯、古家具等文物、艺术品,所以王宫同时也是一座艺术宝库。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登基后,并未在国家宫居住。这里平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但一些重要典礼活动仍在此举行,如国王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举行国内最高规格的官方活动、接受外国大使的国书等。皇宫正门现在还定期举行王家卫队的交班仪式。皇家大教堂、皇宫后花园和东方广场等,分布在皇宫的周围,都是游人必到的地方。
    西贝莱斯广场,马德里著名的广场之一,16世纪马德里建城时兴建的。西贝莱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万神之神宙斯的母亲,掌管森林、大地和防御,亦称“大地之母”。广场中央的雕像是女神西贝莱斯驾着两头雄师牵引的战车,在它的身旁和周围是喷泉和流水。这座雕像在西班牙人民心中占有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历次战争中,西贝莱斯雕像都被用沙袋妥善保护起来,历经几百年的战争都没有受到损伤,一直完好的保存至今。可以说,这个喷泉雕塑是马德里的精神象征。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每次拿到奖杯之后都要到这个广场来庆贺、狂欢。
    海王尼普顿广场,就在西贝莱斯广场附近,那里有一座海王尼普顿驾驶战车的雕像和喷泉。喷泉昼夜将泉水洒向空中,引来无数游客摄像拍照。这个广场是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胜利后举行庆祝的地方。在这两个广场中间,普拉多大道上,还有一个阿波罗神像和喷泉。阿波罗是宙斯的第九个儿子,太阳神,掌管上天。大地女神、海神和太阳神等三座神像雕塑和喷泉距离很近,步行不过十分钟的路程,是游客们无不涉足的地方。
    还应该一提的是,在西贝莱斯广场及其周围还有一些让人感叹的景点,马德里邮政总局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座典型的欧洲风格的著名建筑,虽不甚高大,却气度非凡,说它就是皇宫,一点也不夸张。在这样精致、豪华的场所和环境里工作,那感觉绝对在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3: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门,在马德里城北的卡斯蒂利亚广场,有两座外形一致、相对倾斜的塔楼,各有27,115,倾斜角度约为15,这就是奇特造型与结构的“欧洲门”。每层面积约为1,170平方米。每楼有8部高速电梯,其运行速度为每秒4,载客量为21人。两楼顶部均有直升机停机坪,承重量为4吨。大楼工程由美国·布杰建筑研究院设计,结构设计由美国罗勃森工程协会完成,西班牙本国的建筑企业负责施工。19908月动工,全部工程于965月完工。

    马约尔广场,奥地利王朝的遗迹,建于1619,是马德里的古老商业中心。几百年来一直是集市和戏剧表演的场所,在这里举行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集市贸易、斗牛表演和节日庆典。广场中央是菲利佩三世的骑像。广场四周的楼房古色古香,阳台整齐划一,那是当年为了方便王公贵族观看赛马、斗剑而特意设计的。现在这里是马德里市民和外国游客散步休闲之处。
    蒙克洛亚宫,既是西班牙首相府和政府所在地,也是国家重点文物博物馆,宫内珍藏着大量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西班牙内战中,作为敌对双方争夺之要地,遭到严重破坏。后经重建和两度扩建,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全然一新,但风格仍与原建筑群保持协调,两者浑然一体。
    蒂森博物馆,是以亨里希?蒂森?博内米萨男爵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艺术品均属蒂森家族的私人收藏。从早期的弗拉德和意大利艺术风格,到二十世纪的表现主义、流行艺术的800多幅作品,充分展示了西方艺术史的演绎,主要画家有蒂齐亚诺、戈雅、梵高、毕加索等。1992年这些艺术收藏正式陈列在马德里一家十八世纪的建筑内,次年捐赠给了西班牙。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03: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拉多国家美术博物馆,波旁王朝的遗迹,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建于1758,是典型的新古典风格。原为自然科学博物馆,1819年改为绘画博物馆。博物馆的三座大门前分别矗立着戈雅、委拉斯凯兹和牟利罗的雕像。北门的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的雕像基座上雕有他的名作“裸体的玛雅”。在这里可以集中地欣赏到西班牙历代名师的代表作,尤其是十六、十七、十八世纪三位绘画艺术巨匠格雷科、韦拉斯克斯和戈雅的作品。在馆内收藏的戈雅的大量绘画中,最著名的是他的两幅玛雅,即着衣的玛雅和裸体的玛雅。这里收藏的绘画、雕塑佳作共约5千件,生动地记载了西班牙数百年来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许多珍品被誉为欧洲绘画史上的瑰宝。

    悉数起来,马德里还有数不清的地方可以让人兴趣盎然地游览和参观:
    格兰大道 Gran Via,和太阳门广场构成的三角区域是整个城市的中心,马德里最繁华的商业区,被称之为马德里德曼哈顿区,两侧保存了十六、十七世纪的精品建筑。凸现了马德里大都市的气派。
独立广场的阿尔卡拉门,独立大门,也是波旁王朝的遗迹,代表马德里人民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精神。十九世纪初拿破仑入侵时,曾炮轰此们,现在还留有痕迹。在锡伯莱斯广场旁边。
    马德里火车站的大厅内,迥然一派热带树林的景象,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肯定不会想到这就是火车站。楼上楼下好几层,不仅铁路和车站的各类有关设施齐全,银行、商店、酒吧、咖啡馆等服务行业也应有尽有,与机场相仿。
    皇家剧院,建筑面积为7.1万平方米,舞台空间高75,舞台前后面积为1,030平方米。座位共1,700,此外还有皇家包厢。另外还有一个与前场演出舞台同样大小的排练舞台。整个剧院既有皇家宫廷风格,又具有现代气派。
    索菲亚皇后艺术中心,以前曾经是马德里市医院,后改建成现代艺术馆。藏品中包括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
    还有马德里斗牛场、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的足球场、奥地利王朝的遗迹莱蒂罗公园······,实在无法一一道来。无怪西班牙现在是世界上仅次于法国的最大的旅游王国,马德里是其中主要因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4: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中国古代的帝王一样,西班牙的帝王们也为自己修建了最后的归宿——皇陵。西班牙的皇陵建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郊50公里,一个名为埃斯科里亚尔的小镇。这里当然也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景色秀丽,气候怡人,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与中国皇陵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帝王是每人建一座只容纳自己的墓地和陵园,而西班牙的皇陵虽威严壮观,却是把几十代帝王们的灵柩石棺集中在一个大厅里。皇亲国戚们的石棺则在旁边的屋子里。
    也许是受历史上帝王们的影响,二十世纪的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执政之始就选择了距离皇陵不远的洛斯凯德斯谷,大兴土石工程,在兴建烈士谷的同时,也为自己修建了陵墓
皇陵——圣洛伦索皇家修道院
    马德里西北方向5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修道院,全称叫作达圣洛伦索··埃尔·埃斯科利亚的修道院。它实际上是一座集修道院、皇宫和陵墓于一体的皇家建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建筑风格庄严肃穆,是复兴主义杰作,号称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宗教建筑之一,甚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
    圣罗伦索修道院坐落在苍松翠柏的瓜达拉马山山脚下,恢宏、厚重,给人以神秘之感。从空中俯视,整个建筑群就像是一个倒扣的烤炉架。相传圣徒·洛伦索就是在这种烤炉上被烤死的。当年的圣金丁战役胜利之日被命名为圣·洛伦索日,所以修道院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座皇家建筑群呈四方形,修道院长206、宽160,由大教堂、修道院、王宫、陵墓、图书馆、博物馆和四角尖塔楼组成,共有16个庭院、86组楼梯、88个泉井、上千个大门、两千扇窗户、13个小礼拜堂。修道院正面立有圣洛伦索和6个犹太王的雕像(约沙法、以西结、大卫、所罗门、约书亚、马纳塞斯)。教堂正中是直径18.3的圆形穹顶,顶高72。全部用雕凿的花岗岩石块砌成,门窗栏杆玲珑剔透,楼台雕檐古香古色,通体富丽堂皇,庄严凝重,极其壮观。
    当年国王费利佩二世登基为王时,继承的是一个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强大帝国。为了纪念1557年打败法国侵略者而建造了圣洛伦索皇家修道院。他是一个十分虔诚的信徒,所以宫殿内的陈设和壁画大都与宗教题材有关,国王的私人图书馆内更是珍藏了上万册珍贵的古代基督教手抄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花岗岩的台阶而下,就可以看到金碧辉煌的皇陵。陵寝大厅的地面和墙壁均用玫瑰色和灰色大理石装饰,异常庄重肃穆。圆形大厅两侧的墙上各有四组凹进墙壁内的棺穴,历代国王的棺椁就被嵌在其中。按照皇室传统,死去国王的棺椁要放在一起。因此,1931年被迫退位逃往国外的阿方索十三世及其前辈,大部分国王和王后的遗体都集中在这里,迄今共有26具。棺椁的镀金铜牌上标出着国王的名字。耐人寻味的是,大门上方的两具棺椁,铜牌上没有写字。有人说这是留给今后故去的国王和王后的。

    在这些长眠于此的帝王中,有定国安邦的明君,也有懦弱无能的享乐者。其中最受历史学家青睐的是查理三世。他痛感教会干政造成的弊端,以空前的铁腕政策进行了改革,因此成为最受人民欢迎、也最遭教会痛恨的国王之一。相比之下,查理四世则崇信弄臣,并在其唆使下与拿破仑结盟,这次决策的失误导致了西班牙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之一。
    所有的游客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帝王们真会选择墓地。相对于热闹繁华的马德里,幽静而秀丽的小镇埃斯科里亚尔更适合这些生前享尽荣华的国王长眠。难怪独裁者佛朗哥也把自己的墓地建在小镇不远的地方,也是贪图这难得的宁静呀!
烈士谷
    也叫死难者山谷,位于瓜达拉玛山的洛斯凯德斯谷传说,墓地的选址,是佛朗哥的中国朋友蒋介石推荐的台湾风水先生定的,不知是真是假。这里距埃斯科里亚尔王陵仅有8公里
        19367,西班牙驻摩洛哥的圣胡尔霍将军,领导发动了对西班牙共和国的叛乱。后来圣胡尔霍乘飞机由葡萄牙飞往西班牙的途中机毁人亡,佛朗哥登上了叛军魁首的宝座。在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支持和参与下,经过三年内战,叛军终于颠覆了共和国民主政府,建立起法西斯独裁政权。内战结束以后,佛朗哥加强法西斯统治,大肆清洗民主运动人士和西班牙共产党人,把近50万人投入监狱。与此同时,佛朗哥取消共和时期的代议制度,实行长枪党一党专制,颁布“一切权力归国家元首”的法令,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大权都由自己一人独揽。他把内战中的四万名死难者集中埋葬在洛斯凯德斯谷 ,同时下令把两万名被俘的共和军和国际纵队战士囚禁在这里建造这个墓地。从1940年开始,前后历时将近20年方才全部建完。整套建筑包括山顶上的十字架、山腰洞中的大教堂和山麓的修道院。教堂在当年修建时就预留了佛朗哥本人的墓地位置。
    当汽车还在距离瓜达拉玛山大约4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候,人们就能看见远远地山顶上矗立着一个硕大的十字架。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十字架的身影越来越大。汽车进入山谷之后一路曲折向上,一直开到顶戴着巨大十字架的山中停车场。为了便利游客上山,这里专门修建了一条轨道缆车。我们径直购票登上缆车,几分钟后就来到了山顶,以期尽快满足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好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4: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架所在的小山是一座石头山,山体大部分是裸露的岩石,只在缓坡处的坑坑洼洼里,树木和草皮斑斑驳驳地点缀其中。石头山在群峦叠翠的起伏山丘中,显得极不协调。灰色的岩石上印满了时光与自然遗留的黑迹,风化形成的一道道石缝更加彰显了世间沧桑。时值寒冬腊月,小北风艘艘的吹着,天上不时的飘落下几颗雪花,十字架下,除了我们,罕见其他游客。身临其境,倍感历史的凝重。

    建于海拔1,758山顶之上的十字架,150,横粱长46,全部用钢筋混凝土灌制而成,总重量高达20万吨。这个数字简直无法让人相信。然而,当你站在它的脚下,极力抬头向上仰视的时候,它那庞大的身躯,它那坚实的基底和它基座四角的巨型雕刻,都会明确无误的告诉你,这是真的,不容置疑。十字架基座四角的石雕组合,是基督的四个福音士,圣胡安、圣马太、圣马可和圣路伽。耶稣去世以后,他们各写了一本书,这四本书就是现在的圣经新约。第一组石雕是圣胡安和一只鹰,第二组是圣马太和长翅膀的人,第三组是圣马可和狮子,第四组是圣路伽和斗牛。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的四个原德——慎重,节制,坚定和公正。
    十字架的正下方就是大教堂。教堂全部深入在挖空的山体中,只有用铜铸成的气势磅礴的大门,和两侧由一个个拱门组成的半圆形门廊展现在山体之外,山腰之中。门前是十级石头台阶,台阶下一个大广场,与山体、十字架的氛围相得益彰。
    大门上方的巨型雕塑,是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已经死去的耶稣基督的身躯。她坐在那里,低着头,忧伤地看着爱子的脸。当我用摄像机镜头把他们拉近时,顿时被这悲凉的场景,被圣母的神情,连同苍劲的山体、沉重的十字架深深的震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04: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大教堂,是一道宽和高各十几米的拱形甬道,长达262,全部是花岗石垒砌。甬道两壁上排满了壁画。实际上,教堂内部形状是一个十字架的投影。门内这条甬道是十字架的下半部分,甬道的尽头则是十字架的横竖交叉点。这个交叉点是一个直径40圆形大堂,它的穹顶高达46。穹顶上彩绘着耶稣基督的巨幅画像,围绕在四周的信徒们正在聆听他的布道。大堂的中央是一个祭坛,祭坛上方悬挂着钉着耶稣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正好在山顶大十字架的正下方150处。这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与其他的不同,他不是扭曲着身躯、侧向低垂着头,而是昂首、挺胸,给人以振奋、向前的启迪。
        西班牙长枪党第一任领袖安东尼奥·何塞的墓就在这座祭坛的前面内战结束后实行独裁统治的佛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墓则在祭坛后面。
    大堂的两侧是投影十字架的横臂,各有一个小教堂,这里才是内战中四万多名死难者的葬身之地。据说颠覆共和国民主政权的叛军首领佛朗哥的部下,和保卫共和国的共和军、人民警卫队以及国际纵队的战士各为两万多人,分葬在两个教堂。

    从十字交叉点继续向里,也就是十字架形的上端部分,才是真正的教堂。可能因为不是礼拜日,一道标志围绳,把游客们挡在了外边。
    从大教堂的广场再向山下走去,又有一片建筑物和一个更大的广场,这就是和山顶十字架、山洞大教堂融为一体的修道院。这里不向游人开放。
    也许是气候不宜的缘故,整个烈士谷都显得冷冷清清。尤其是山顶的十字架和这个修道院,除了我们以外,甚至看不到一个人影。也许就像有人分析的那样,这个烈士谷本身就存在着认识的差异。有人认为这里是和解的自然象徵,因为其中掩埋的不只是佛朗哥的部下,也有共和军及人民阵线的人士。也有人认为它是分裂的象征,因为它是内战中为民主而战、被叛军俘虏的共和军战士,被囚禁在这里修建而成的。但是,世间万物,本身就是任人评说的。单就其宏伟的规模和独特的构思,以及给人的震撼来说,游客到这里一游,不虚此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2: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城市

    还在巴塞罗那安排马德里之游的计划时,儿子就说,马德里周边百十公里之内有很多必游之地,首先是托莱多、塞戈维亚和阿维拉,它们都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城市。三座古城距离马德里均为汽车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饱览马德里以后,都会驱车分别前往,体味更多的感觉。
托莱多
    沿着免费高速公路向马德里西南行驶70公里,一个地处天然高地之上的古老城市赫然眼帘,这就是“世界遗产城市”托莱多。古城的东、南、西三面皆被塔霍河环绕,形成天然的护城河屏障。整个城市除了一条环绕全城的主要汽车道路以外,市内能够行驶汽车的道路不多,进城不久就赶紧寻找车位把车停下了。城区的街道大部分是步行街,狭窄、弯曲,犹如迷宫一般。几乎整座城市都在斜坡上,很难找到一块空旷的平地。古城内没有一座现代化建筑,所有的教堂、寺院、王宫、修道院、博物馆、城墙和民宅都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古香古色,质朴雅静。
    托莱多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旅游古城。这个只有五、六万人的小城市,每年却要接待上百万人次的游客。居民们当然的主要依靠旅游业生活。走在街上,和民生、民需有直接关系的除了饭店、咖啡馆以外,满眼都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小到纪念徽章、明信片,大到各类雕刻、装饰艺术品,应有尽有。这些商店、饭馆,尤其是住宅,除了个别的确因年久失修,已经停用,其他绝大多数还是那样别致、有品位,而且看起来仍然十分坚牢,真的很让人称奇。
    中世纪时期的托莱多城是基督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和犹太文化融汇并存的地方。融合了阿拉伯和罗马风格的穆德哈尔式和哥特式的教堂、清真寺,西哥特或古罗马建筑,犹太教堂,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比比皆是。这里的高塔、城墙和城门,明显的令人感受到托莱多城曾多次历经战火的砺炼。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公元711年又被阿拉伯人攻陷。公元1805阿方索六世国王收复托莱多并定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首都和教会中心,保留了该城市的一切历史遗产、生活习俗和文化宗教,允许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种文化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在历史的鼎盛时期,托莱多人口曾经发展到20万。直到十六世纪费利佩二世迁都马德里以后,托莱多才开始衰落下来。尽管如此,托莱多成功地保持着多种风貌长达两千多年之久,为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明提供了见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托莱多大教堂,西班牙最美丽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始建于十三世纪,是圣者费尔南多三世国王在穆斯林大清真寺旧址上修建的,内部装饰完成于十八世纪。大教堂的主体建筑为哥特式风格,而内部装璜吸收了穆德哈尔等艺术特点,可以说这是一座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庞大建筑群,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教堂的正门由三道大门组成,分别是“地狱之门”、“赦罪之门”和“审判之门”,上面刻有一组《最后的晚餐》的雕塑。正门左侧钟楼高90,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教堂正面高耸着两座塔楼,一座是哥特-或岩石尖顶,另一座是哥特-文艺复兴式的圆顶。主礼拜堂长112,56,45,88根大石柱支撑着。主礼拜堂周围有22个小祠堂。唱诗班的两排座椅极有特色,堪称西班牙木雕艺术的瑰宝。上排座椅为文艺复兴式,上面刻着圣人像。下排座椅为哥特式,雕刻着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两种风格合二而一,水乳交融。教堂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雷科、戈雅、潘多哈、巴萨诺、莫拉雷斯等人的画。顶棚上的巨大油画由卢卡·霍尔丹所作。

    阿尔卡萨城堡,坐落在托莱多的制高点上,16世纪中叶时是卡洛斯五世国王的王宫。气势雄伟的城堡城堡呈正方形,四角有四个方形尖顶塔楼,登塔楼极目四望,远近景物一览无余。数百年来,这座城堡刻划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的各种印记。1936年爆发的三年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城堡四周的累累弹痕,至今依稀可辨。
        比萨格拉门,托莱多城的正门,也是托莱多市的主要入口,建于十六世纪中叶。这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建筑,由两个主体部分和一个中央庭院组成。粗壮的外形和灰黑的颜色,给人以铸铁的感觉,坚不可摧。拱门上刻有有双头巨鹰与帝国徽章组成的托莱多市市徽。前后门之间为兵器院,院内竖有卡洛斯一世塑像,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城的题词: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太阳门,建于十四世纪,是西班牙最气派、最精美的穆德哈尔式风格的建筑。十六世纪,马蹄形的拱门之上增设一个圆形装饰,其中含有一个三角形雕刻,主题是圣伊尔德方索领受圣职。多年后两侧加刻了太阳和月亮图案。大约200年前,此门由铁匠铺门”更名为“太阳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免责声明|小黑屋|友情链接|Archiver|联系我们|手机版|西班牙华人网 西华论坛 ( 蜀ICP备05006459号 )

GMT+2, 2024-5-13 10:28 , Processed in 0.01571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